http://news.sina.com/ch/phoenixtv/102-101-101-110/2008-06-12/21222980980.html
在滬猶太難民後裔參觀她們祖先的住所
數千猶太難民在二戰期間為躲避戰火逃到了當時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在這里他們找到了安全的安居地。而于周五正式運行的難民數據庫中會如實的紀錄下這段歷史和其中發生的故事。上海猶太社區的居民還專門該數據庫的運行舉行了慶祝活動。這個數據庫僅僅是要進行的三項工程中的一個,其余的還包括修繕一個歷史悠久的住宅區和為一家社會福利機構捐助需要的設備。
這個數據庫是由中國政府和以色列政府共同建立的,坐落于由前摩西會教堂(Ohel
Moshe Synagogue)改建而成的博物館內。儘管如此,該數據庫也只收錄了約600名難民的姓名。而當時逃亡至上海的難民總數在30000人左右。他們都是在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間從納粹集中營中逃出來的,還有部分是因為懼怕德國人的屠殺而出逃的。不過現在的數據庫還僅僅是一個雛形。通過進一步的補充,它將容納約10000名猶太難民的姓名和相關信息。
"以色列是建立在大屠殺之後的廢墟上的國度。我們這代人有義務保存這些珍貴的資料,把這些故事留給未來的下一代以色列人。"以色列總領事顧特曼(Uri Gutman)先生對在場的人士介紹道。
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介紹說:"我們希望以後全球範圍內的相關難民數據都可以進入到這個庫中,補充擴大這個數據庫。"
來自歐洲的猶太難民之所以把上海作為逃亡目的地,一是因為這里在戰前是中國主要的商貿中心,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猶太社區。二是當時許多國家拒絕接受猶太人,相比之下,中國則向猶太難民敞開收容的大門。正當日本侵略並占領了中國大量領土之時,卻有越來越多的猶太人移居至上海。
1949年以後,在滬的猶太人逐漸遷移出境,但還是有部分猶太居民在回到西方之前,在上海繼續生活了多年。
雅各布•羅森菲德(Jakob Rosenfeld)為逃亡至上海的猶太人建立了難民營。他本是一名在澳大利亞接受培訓的醫生,結果被當局驅逐出境,並被關押到了達豪集中營,稍後又被轉往了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雅各布•羅森菲德于1939年被釋放並逃往了上海。
羅森菲德來到中國爾後的歲月,一直是中國紅軍的一名戰地醫生。作為中國驕傲的羅森菲德于1952年訪問以色列時去逝。
羅森菲德的侄女,瑪格麗特•弗里嘉也從美國邁阿密趕到上海,出席周五的慶祝活動。曾經是一名歷史教師的弗里嘉表示,數據庫將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成就。"幫助這段歷史留存下來,展示給我的孩子和子孫一個活的歷史,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她說。
隨著上海重新成為國際商貿中心,在滬的猶太移民也越來越多。他們恢復猶太教堂和保護虹口猶太居民區作為歷史遺址的努力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經過一番精心整修,距離在此舉行的第一場婚禮的60年後,摩西會教堂再次敞開它的大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