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盜採砂石與斷橋遺恨

 

盜採砂石與斷橋遺恨 (張永興)

2008年09月16日蘋果日報

颱風豪雨造成后豐大橋斷裂,主因還是在大甲溪過度開採,侵蝕當地水文生態。資料照片


位在台13線的后豐大橋跨越大甲溪,為台中縣豐原至后里間必經要道,原橋在民國78年改建,87年拓寬。這次辛樂克颱風造成后豐大橋斷裂,導致1死5失蹤的慘劇(截至9月15日下午3時),在各大媒體與眾位民意代表對相關政府官員大加撻伐的同時,我試著以不同的觀點來看待這次的斷橋事件。
大甲溪上游長期以來盜採砂石的情況嚴重,早已不再算是新聞了,根據2005年6月的相關報導,大甲溪谷關松鶴部落以下的禁採區,當時由刑事局人員搭乘空勤隊直升機空拍蒐證,就目睹到好幾段河床被挖出四五層樓深的水塘,盜採面積動輒10公頃以上,但長期以來盜採砂石與當地的民代及黑道勢力掛鉤極深,涉及龐大的不法利益,造成檢警偵辦困難,也對大甲溪溪流橋樑安全造成了嚴重的衝擊。然而,水利署竟以「2000年6月後石岡壩以下河段無疏浚」,「已加強河川管理,現已無大規模的盜濫」(承認仍有小規模的盜濫採?)試圖撇清砂石盜採對橋樑造成的嚴重破壞,這種互踢皮球的做法看了實在是令人感到心寒,亦替所有受災者難過。尤記得2000年時高屏大橋斷橋後,幾位土木工程界的專家學者即指出斷橋與砂石過度開採有很大的關係,相同的,后豐大橋橋墩基座裸露、大甲溪砂石盜採,整個背景與當初高屏大橋斷裂事件十分雷同。

破壞水文生態
砂石盜採對於橋樑的影響到底有多嚴重?一般橋樑設計都是靠橋墩打樁為基礎,加上河床上的沙提供支撐力量,但如遇颱風大雨沖刷或盜採砂石折損橋墩基處,橋墩周圍沒有足夠的土砂可以護住基盤,橋墩承載力相對減低,橋面負載力減輕,橋樑即容易發生斷裂情況。而台灣長久以來盜採砂石嚴重,加上地方「特殊勢力」長期的關注與護盤,政府又拿不出手段來杜絕盜採,讓砂石盜採一直嚴重影響台灣水文生態。
這次的斷橋事件,到底應該算是天災?還是人禍?我想不管橋造得再好,只要盜採砂石的情況無法改善,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斷橋事件發生。


作者為台中縣石岡鄉豐勢路居民

沒有留言: